交通運輸部黨組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。劉偉部長在202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作出了“交通運輸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礎更加堅實”的重大判斷和“推動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”的重要部署。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部黨組決策部署上來,錨定交通強國戰略目標,緊扣服務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,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實的作風、更硬的舉措來謀劃、推動和落實科技創新工作,努力打好“十四五”的“收官戰”、謀好“十五五”的“開局篇”。
準確把握發展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的形勢要求
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。培育壯大交通新質生產力,是發展之要、未來所系,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“必答題”。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、產業變革加速演進,將帶來交通發展的動力轉換、理念革新、業態升級。特別是,在交通建設投資強度下降、智能化低碳化轉型加快的趨勢下,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更加需要向科技創新要產業的“增長點”和發展的“加速度”。
同時,伴隨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帶來的無限可能,交通運輸領域將產生一批世界級的應用場景、一批現象級的創新主體、一批重量級的技術成果,更將進一步拓展增長空間、加速產業升級。交通科技工作者要與時俱進、敢于擔當、善作善成,在更大范圍、更高層次、更高水平上推動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進步,著力解決超級工程的技術難題,助力打通出行服務的堵點卡點,讓天塹變通途,讓便捷、安全觸手可及,助力實現“人享其行、物暢其流”的美好愿景。
集中力量抓好交通運輸科技創新“四件大事”
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,科學技術要打頭陣,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。要以統籌為導向、以融合為路徑,完善交通運輸科技創新體系,確保在行動上沖鋒在前、能力上適度超前、發展上率先突破,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闖新路、立新功,當好開路先鋒的“排頭兵”,突出抓好科技創新“四件大事”。
一是強化戰略科技力量。全面梳理重點領域攻關方向,系統謀劃交通戰略科技力量總體布局,努力構建布局優、能力強、產出大的科研平臺體系,加快培育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,在技術攻關和產業融合方面,打造行業的創新“標桿”和實踐“高地”。
二是強化重大科技攻關。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、打造自主完備的成套裝備、構建國際領先的理論體系,加強有組織科研攻關,集中突破關鍵共性技術、重大交通裝備、重大基礎理論,在重大方向上攻克“卡脖子”問題,產出“高精尖”成果,鞏固領跑領域的優勢地位、提升并跑領域的技術能力、突破跟跑領域的瓶頸制約。抓好在研國家科技重點專項實施,謀劃新的重大專項和重點專項。
三是強化重大創新應用。大力發展人工智能,深入實施“人工智能+交通運輸十百千”行動,聚焦自動駕駛、智能航運、智慧出行技術場景,研發先進成套的技術體系,推動重大創新工程技術試點,加速創新應用場景規模化落地,聚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交通強國標志性創新工程。
四是強化新興產業培育。發揮交通無可比擬的“大場景”“大數據”優勢,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,強化創新鏈、產業鏈、資金鏈、人才鏈深度銜接、耦合聯動,加快發展無人駕駛、低空經濟、智慧物流、低碳經濟等新興產業,大力發展交通數字產業,扎實推動交通運輸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。
同時,全力落實部領導確定的“1454”重點任務,研究謀劃“智能綜合立體交通網”1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,加速凝煉“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韌性提升”“交通運輸安全應急”“智慧交通與智慧物流”“交通與能源融合”4個重點專項,圍繞大通道貨車自動駕駛和電氣化公路、內河貨運船舶編隊航行、公路智慧收費系統、600公里高速磁懸浮、公路重大災害智能管控處置五大方向,謀劃實施重大創新工程。高水平完成“培育人工智能+交通運輸率先突破的應用場景”“完善交通運輸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”“交通運輸領域公共數據開發利用機制及支撐產業發展路徑”“深化綜合交通運輸標準制定和實施機制”4項重點課題研究。
努力營造?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環境
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部署,圍繞實現交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,加快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,營造公正平等、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和鼓勵創新、寬容失敗的科研環境;全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統籌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關系,推進“政產學研企”協同共贏,有效培育交通產業新模式新業態;持之以恒強化標準高質量供給,抓好標準化“三大行動”實施,加快安排一攬子標準計劃、出臺一大批重點標準,發揮標準基礎性、引領性作用。
多措并舉抓好數據賦能應用,深入實施“數據要素×”行動,出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暫行辦法,加快推動交通數據要素高質量供給、高效率流通,持續抓好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。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,加強人工智能法律倫理問題研究,守住公平公正底線,保持政策一致性,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著有利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方向發展,毫不動搖守牢網絡和數據安全防線,出臺數據安全管理辦法。持續改進作風,強化服務,更務實服務基層、更全面服務科研單位、更精準服務科學家。